与刘伯宗绝交诗
朱穆〔两汉〕
北山有鸱,不洁其翼。
飞不正向,寝不定息。
饥则木揽,饱则泥伏。
饕餮贪污,臭腐是食。
填肠满嗉,嗜欲无极。
长鸣呼凤,谓凤无德。
凤之所趋,与子异域。
永从此诀,各自努力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北山有只鹞鹰,污垢两翼泥满身。
飞不准确方向,栖息的地方也不安定。
饿了就登树捉食幼鸟,饱了就伏于泥上休息。
贪食得像饕餮,吃的食物是腐臭的肉。
填满肠胃,特殊的爱好就像无底坑深。
它长声嘶叫呼唤凤凰,说凤凰没有德行。
凤凰的旨趣行为,和你完全泾渭分明。
从此永别吧,各自努力,好自为之。
注释
刘伯宗:作者旧友,曾受作者恩惠,后来做到州刺史,地位超过作者,却对作者傲慢无礼。
鸱(chī):俗称鹞鹰,猫头鹰一类的鸟。诗中喻作刘伯宗。
洁:在这里当动词用,意思是“使
创作背景
据《后汉书·朱晖传》,刘伯宗是个势利小人,且在母丧期间不守孝道。作者品性正直敦厚,在丰县令期间,刘曾巴结讨好作者,为作者手下小吏,屡受关照。而当刘得势成为作者的上级时,却怠慢作者。作者气愤之极,遂作书于刘伯宗,并附该诗,与刘伯宗绝交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张国动编.《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》:文化艺术出版社,2012.01:第13-14页
2、
《先秦两汉诗观止》编委会编.《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先秦两汉诗观止》:学林出版社,2015.08:第99页
赏析
《与刘伯宗绝交诗》是东汉诗人朱穆创作的一首四言诗,该诗是《与刘伯宗绝交书》的附诗,该诗名为咏物,实则赋人,以鸱比喻刘伯宗,以凤自比,表达了对贪婪丑恶的势利小人的憎恶,同时也借该诗对当时刻薄无情的社会风气予以尖刻的嘲讽。全诗比喻精当,刻画形象,语言质朴。该诗共十六句,可分前后两个部分。
前十二句是第一部分,以绝大篇幅,铺陈排比,刻画鸱鸟的丑恶形象。首先从外表描写它的污浊。接下来四句从行止食宿等方面描写鸱鸟的丑态。“饕餮”四句,又从内在本性描写鸱鸟嗜欲无穷的贪婪相。“长鸣”两句又从鸱鸟对凤的恶意中伤来描写它的卑劣行径。如此寥寥数语便把鸱的丑恶贪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简析
《与刘伯宗绝交诗》是一首四言诗,该诗是《与刘伯宗绝交书》的附诗,此诗名为咏物,实则赋人,以鸱比喻刘伯宗,以凤自比,表达了对贪婪丑恶的势利小人的憎恶,同时也借该诗对当时刻薄无情的社会风气予以尖刻的嘲讽。全诗比喻精当,刻画形象,语言质朴,具有现实主义色彩。
朱穆
朱穆(100~163)字公叔,一字文元,东汉南阳郡宛(今河南南阳市)人,丞相朱晖之孙。初举孝廉。顺帝末,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。桓帝时任侍御史。感时俗浇薄,作《崇厚论》、《绝交论》。永兴初,出任冀州刺史,镇压起事灾民。后触犯宦官,罚作刑徒,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,赦归。居乡数年,复拜尚书。上书请除宦官未成,忧愤死。 1篇诗文 8条名句
晏子春秋·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
刘向〔两汉〕
公问晏子曰:“君子常行曷若?”
晏子对曰:“衣冠不中,不敢以入朝;所言不义,不敢以要君;行己不顺,治事不公,不敢以莅众。衣冠无不中,故朝无奇僻之服;所言无不义,故下无伪上之报;身行顺,治事公,故国无阿党之义。三者,君子之常行者也。”
高凤笃学
《后汉书》〔两汉〕
高凤,字文通,家以农亩为业。妻常之田,曝麦于庭,令凤护鸡。时天暴雨,而凤持竿诵经,不觉潦水流麦。妻还怪问,乃省。
曲突徙薪
汉书·霍光传〔两汉〕
客有过主人者,见其灶直突,傍有积薪。客谓主人:“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;不者,且有火患。”主人嘿然不应。俄而,家果失火,邻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于是杀牛置酒,谢其邻人,灼烂者在于上行,余各以功次坐,而不录言曲突者。
人谓主人曰:“乡使听客之言,不费牛酒,终亡火患。今论功而请宾,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主人乃寤而请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