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信南山

诗经·小雅·谷风之什〔先秦〕

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畇畇原隰,曾孙田之。我疆我理,南东其亩。

上天同云。雨雪雰雰,益之以霡霂。既优既渥,既沾既足。生我百谷。

疆埸翼翼,黍稷彧彧。曾孙之穑,以为酒食。畀我尸宾,寿考万年。

中田有庐,疆埸有瓜。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。曾孙寿考,受天之祜。

祭以清酒,从以骍牡,享于祖考。执其鸾刀,以启其毛,取其血膋。

是烝是享,苾苾芬芬。祀事孔明,先祖是皇。报以介福。万寿无疆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,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。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,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。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,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。
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,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。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,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,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,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。
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,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。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,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。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,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。
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,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。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,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。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,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。
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,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,先祖灵前将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此诗首章写开疆拓土,开篇言:“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”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。在诗人看来,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。毛传训“甸”为治,而郑笺则落实为:“禹治而丘甸之。”“丘甸”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云:“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: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,四邑为丘,四丘为甸,四甸为县,四县为都,以任地事而令贡赋。”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。孔疏承郑笺之说,谓“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”,“是则丘甸之法,禹之所为”。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“未及丘甸其田也。且井邑丘甸出调法,虞夏之制未有闻焉”(孔疏引孙毓说),但郑、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与《小雅·楚茨》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。此篇单言“是烝是享”,则仅写岁末之冬祭。《毛诗序》称:“《信南山》,刺幽王也。不能修成王之业,疆理天下,以奉禹功,故君子思古焉。”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505-509
2、 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456-460

简析

  《信南山》是一首四言诗,这是一首描写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,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绘,表现出周朝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色。全诗六章,每章六句。首章写开疆拓土,第二章写风调雨顺,第三章写酒食祭祖,第四章写瓜菹献祭,第五章写清酒牺牲,第六章写祭典礼成。此诗写景状物,纯用白描手法,字里行间,充溢着诗人深挚的感情;其中细节描写十分出色,真实而又生动,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大论(节选)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;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

  夏三月,此谓蕃秀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;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

  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;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

  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;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齐人有好猎者
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
  齐人有好猎者,旷日持久,而不得兽。入则羞其家室,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。其所以不得之故,则狗恶也。欲得良狗,则家贫无以。于是还疾耕,疾耕则家富,家富则有以求良狗,狗良则数得兽矣。田猎之获,常过人矣。非独猎也,百事也尽然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

论语〔先秦〕

 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

  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。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

  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

  夫子哂之。

  “求!尔何如?”

  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

  “赤!尔何如?”

  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

  “点!尔何如?”

  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

  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(何伤 一作:何妨)

  曰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(莫 通:暮)

  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

  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

  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。”

  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

  曰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”

  “唯求则非邦也与?”

  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

  “唯赤则非邦也与?”

  “宗庙会同,非诸侯而何?赤也为之小,孰能为之大?”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